[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62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4-286. [2]庄绪会,孙娇,张庆芝.昆明龙胆与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的比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1):12-13,23. [3]来国防,程宾,罗士德,等.云南不同产地滇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1867-1868. [4]李智敏,赵磊,白艳婷,等.不同产地滇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6(12):10-11,14. [5]沈涛,金航,杨涛,等.不同产地野生滇龙胆中主要裂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70-73. [6]李娇,王晓芳,车安兵,等.坚龙胆不同部位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J].大理学院学报,2009,8(10):19-20. [7]王清莲.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8-19. [8]大泽胜次,久保田旺.生物工学基础[M].东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97:37-39. [9]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89. [10]杨维泽,金航,杨美权,等.云南滇龙胆居群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7):1886-1890. [11]朱宏涛,陈可可,张颖君,等.坚龙胆的快速繁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1(3):25-27. [12]罗春梅,邱璐,刘爱民.不同激素组合对诱导滇龙胆顶芽及腋芽产生不定芽的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