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胜 . 杂草学 [M].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1-13. [2]申继忠.植物间的他感作用与杂草防除[J].植物保护,1992,18(3):41-43. [3]马永清,刘德立,Lovett J V.杂草间的他感作用及其在杂草生防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1,10(5):46-49. [4]吕春霞,杨文权,慕小倩.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杂草防治中的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2(12):18-20. [5]李扬汉,冀玲惠.有关真菌除草剂研究的进展[J].生物防治通报,1994,10(1):35-39. [6]雷松僧.谈生物除草剂[J].农药,1991,30(6):30,33. [7]强胜.生物除草剂的研究概况[J].杂草科学,1996(2):11-14,10. [8]唐静.几种玉米田除草剂的复配效应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6:14-16. [9]罗铁军,李正名,赵卫光,等.现代化学农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课题[J].农药,2001,40(10):1-6. [10]王宏富,韩忻彦.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的现状与展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3):274-277. [11]郑秀芳,李彩霞,路海,等.曼陀罗生物碱提取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7,26(4):38-40. [12]彭浩,贺红武.从天然产物源寻找新的除草作用机制[J].世界农药,2002,24(3):1-5. [13]莫文妍,贺红武.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22(8):7-9. [14]由振国.天然杀草化合物的开发与利用(上)[J].世界农业,1993(8):38-40. [15]李效飞,冯化成.治理杂草的天然化合物[J].世界农药,2000,22(3):20-24. [16]徐冉,续荣治,王彩洁,等.用荞麦秸秆粉防除杂草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02,28(5):24-26. [17]吴文君.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1-43. [18]张秀省.常见植物性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03(6):35. [19]张维库,白红进,田小卫,等.牛心朴子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J].农药,2004,43(5):214-216. [20]崔艳菊.天然产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J].植物医生,2009,22(1):4-5. [21]张爱芹,王景顺.植物源除草剂研究新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6(5):57-59. [22]顾成波,赵长山.微生物及其天然产物防治杂草的发展及展望[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2):19-21. [23]崔艳菊.天然产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J].植物医生,2009,22(1):51-53. [24]张治安,张美善,尉荣海.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