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农学院
.
制茶学
[M].
第
2
版
.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
318-319.
[2]施兆鹏,胡建程,方世辉,等.茶叶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80-115. [3]夏涛,童启庆.浅谈红茶加工中香气形成与调控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1996(4):13-15. [4]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2009. [5]钟萝.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5-212. [6]卢福娣,童宗寿,童梅英.烘箱法茶叶水分测定条件的研究[J].茶叶,1997,23(4):37-40. [7]陈文,黎瑞珍,王湘君,等.海南几种特色绿茶中灰分的测定[J].琼州学院学报,2010,17(2):34-38. [8]周卫龙,徐建峰,许凌.茶叶中茶黄素测定的提取方法探讨[J].中国茶叶加工,2007(3):42-44. [9]黄意欢.茶学实验技术[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0]丁勇,徐奕鼎,王烨军,等.祁门红茶初制中萎凋与初烘工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110-114. [11]刘玉芳.工夫红茶发酵适度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345-349. [12]刘晓东,刘玉芳,甘春萍,等.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茶汤吸光值变化的研究[J].茶叶科学,2011,31(4):300-304. [13]刘玉芳,杨春,林朝赐,等.发酵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J].福建茶叶,2008(2):21-22. [14]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15]崔文锐,杨绪旺.三种干燥方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J].福建茶叶,2005(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