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彦红.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1):11-13.
[2]吴小苏.屋面雨水利用技术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7(11):152.
[3]叶水根,刘红,孟光辉.设计暴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雨水蓄渗效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6(6):53-58.
[4]赵晶.道路与场地中雨水花园景观生态思想的引入[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152-154.
[5]里埃特?玛格丽丝,亚历山大?罗宾逊.生命的系统:景观设计材料与技术创新[M].朱强,刘琴博,涂先明,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6]孙静.德国汉诺威康斯伯格城区一期工程雨洪利用与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07(3):93-96.
[7]陈端,黄国兵,张鹤,等.澳大利亚雨水管理技术介绍及其在中国应用前景初步分析[C].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汇编,2007:149-155.
[8]布莱登?威尔森.塔博尔山中学雨水花园[J].风景园林,2007(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