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永登县志[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
[2]王玲,尚红喜,李景文,等.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及种子植物区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2):65-69.
[3]瞿学方,张小翠,张育德,等.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云杉属植物表型变异比较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6):31-38.
[4]王冰,王德国,邢韶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J].西部林业科学,2009,38(2):79-82.
[5]王德国,邢韶华,崔国发,等.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37(3):51-55.
[6]张育德,张小翠,瞿学方,等.甘肃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云杉属植物种子可溶性蛋白的差异研究型[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1):40-42.
[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9]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0]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1]林瑞超.中国药材标准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13]徐文.甘肃小龙山林区抗癌植物资源[J].经济林研究,2004,22(2):62-64.
[14]刘勇,葛菲,林昌勇,等.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江西科学,2012,30(4):459-46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植物杂志,1999(5):4-11.
[16]陈西仓.甘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J].中国林副特产,2007(2):73-76.
[17]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批)[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8]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Ⅳ:1-179.
[19]冯承诺.粤北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