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繁,万鹏.植物监测与大气污染[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3):92-95.
[3]Brooks R R,周鼎(扁才).找矿指示植物述评[J].地质地球化学,1981(6):9-13.
[4]龚长根,胡新生,陈军.湖北铜绿山古铜矿矿物共生指示植物的找矿分析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22(1):9-15.
[5]焦一之,吴志莲,余新晓.北京松山空气净化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9):74-77. [6]易刚中.蕨类植物的指示作用[J].生物学通报,1986(2):10.
[7]刘媛,程治英,龙春林,等.蕨类植物的综合利用价值[J].西南园艺,2006(4):39-41,61.
[8]辛泽华,张子健,范喜梅.焦作植物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9]丁宝章,王遂义,高增义.河南植物志(第一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
[10]石雷.观赏蕨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1]臧得奎,杜明芸,赵兰勇,等.10种野生观赏蕨类及其栽培管理[J].山东林业科技,1997(1):40-43.
[12]韩敬,赵莉.蕨类植物繁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61-1263.
[13]吴静,秦飞,王维,等.我国石灰岩地区特有植物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10,37(2):50-54.
[14]刘启慎,刘双绂.太行山林业生态[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6.
[15]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