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巧霞,朱端卫,艾平,等.设施栽培中渗灌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机械学报,2006(9):199-203.[2]山仑,康绍忠,吴普特.中国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康银红,马孝义,李娟,等.地下滴渗灌灌水技术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2007(12):34-39.
[4]李明顺,张香台.节水灌溉理论新探与技术措施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6(10):64-66.
[5]耿伟,王春艳,薛绪掌,等.不同水分处理对豇豆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6(10):72-75.
[6]陈新明,蔡焕杰,单志杰,等.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对黄瓜和番茄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J].土壤学报,2006,43(3):486-492.
[7]张倩,吴殿龙,张丽君.渗灌节水技术在保护地蔬菜栽培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2009(1):144-146.
[8]陈新明,蔡焕杰,单志杰,等.作物根区局部控水无压灌溉的土壤水动力学机理[J].农业机械学报,2006(11):80-83.
[9]尹洪俊,李玉花,夏吉忠.滴灌在保护地蔬菜中的推广与应用[J].北方园艺,2007(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