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勇,韩玉虎,田建保,等.2006年早春山西省核桃冻害调查[J].中国果树,2007(1):53-58.[2]高书宝,李思锋,陈昊,等.陕西渭北地区春季低温核桃冻害调查[C].2008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23-127.
[3]赵宝军,刘广平,王仕海,等.避晚霜早实核桃新品种寒丰的选育[J].中国果树,2007(3):11-12.
[4]刘庆忠,张力思,艾呈样,等.核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9-50.
[5]荀守华,孙蕾,王开芳,等.黑核桃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落叶果树,2004(4):8-10.
[6]房瑶瑶,陈兴彬,杨克强.核桃实生群体物候的观测[J].经济林研究,2011(3):97-101.
[7]房海灵,刘艳,梁呈元,等.薄荷属植物物候期观察[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4(4):3-5.
[8]吕振通,张凌云.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9]郗荣庭,张毅萍.中国核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0]王秀华.核桃楸雌雄异熟性的初步研究[J].植物研究,2001,21(3):388-391.
[11]张志华,高仪.核桃雌雄异熟性研究[J].园艺学报,1993,20(2):133-138.
[12]陈虹,朱小虎,黄学芹,等.不同早实核桃品种物候期观察与低温抗性评价[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6):479-483.
[13]高绍棠,曹玉美,尹卫东,等.淳化泥河沟试区核桃引种小结[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2):58-66.
[14]高焕章.中美核桃种质资源简介[J].长江大学学报,2005,11(2):22-27.
[15]刘杜玲,张博勇,彭少兵,等.早实核桃物候期观察与避晚霜品种的筛选[J].北方园艺,2011(24):14-17.
[16]郗荣庭,张毅萍.中国果树志?核桃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