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德宾,刘英,王艳芹.元蘑[J].农业知识,2007(5):12-15.
[2]袁文斌,邹莉,赵宝山,等.元蘑不同栽培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9(4):15-17.
[3]夏晓静,李明,李守勉,等.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体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研究[J].食用菌,2009,5(2):13-15.
[4]冮洁,兰黎雪,刘程惠.几种食用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8,18(4):67-69.
[5]金萍,俞英.培养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7(1):59-62.
[6]刘宇,陈文良,林秀敏,等.不同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4,5(23):22-24.
[7]郑典元,王春景,周雯,等.香菇菌丝的液体发酵碳源与多糖产量研究[J].安徵农业科学,2008,36(2):499-500,531.
[8]王美琴,陈俊美,李新凤.不同碳、氮源对番茄两种内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11(9):75-77.
[9]范文秀,王振河.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7):53-56.
[10]刘碧容,温海祥.不同培养基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6(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