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卫东,周春江,葛会波.草莓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32-35.
[2]梁贵求,唐燕梅.草莓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广西热带农业,2004(6):8-9.
[3]陈爱萍,叶祖云,缪雄平.草莓茎尖组织培养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1998(10):58-59.
[4]李平.草莓三种繁殖方法[J].西北园艺,2012(7):32-33.
[5]朱文勇,赵玉军,郭黄萍,等.无毒草莓组织培养工厂化快速育苗技术研究[J].山西果树,1995(1):21-22.
[6]席家军,聂凯华.草莓愈伤组织诱导的几个影响因素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8(12):5-7.
[7]王玉英,高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理论与应用[J].植物杂志,1995(6):35-37.
[8]杭玲,潘颖南,黄卓忠.草莓匍匐茎尖组织培养与脱毒苗生产[J].广西农业科学,1999(6):319-320.
[9]牟彤,吴瑕,胡鑫宇.不同激素条件对草莓组培苗快繁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78-79.
[10]谷艾素,张欢,崔瑾.光调控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1):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