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映泉,冯海华,时宝凌.芍药不定芽的诱导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03(增刊):23-33.
[2]张庆瑞,杨秋生,李永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芍药离体培养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1):25-28.
[3]王吉凤.芍药组织培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于晓南,吴红娟,潘瞳.4个品种芍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2):166-171.
[5]王瑶,岳桦.芍药组培中抗外植体褐化相关问题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4):783-786.
[6]郑相穆,周阮宝,谷丽萍,等.凤丹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31(4):260-262.
[7]赵明,张松荣,何小弟,等.芍药愈伤组织诱导及遗传转化技术的初步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9(1):10-12. [8]于恒秀,周美艳,王淼,等.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芍药胚苗快繁的培养基[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29(4):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