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素华,夏艳秋,朱强.芦笋营养成分分析与加工品质改善的研究[J].食品工艺科技,2002(6):16-18.
[2]王克霞,寿森炎,吴蓉.雌雄芦笋嫩茎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J].北方园艺,2004(5):52-53.
[3]吴永祥.个旧市芦笋专业合作社简介[EB/OL].红河农产品信息网,http://card.hhncp.net/hhncp/card/table/view/base/zcyh_view.phpuname gjls.
[4]付婕,谷建田,范双喜.不同品种芦笋主要营养品质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3):26-28.
[5]李素珍,张贵生.芦笋不同色泽和部位嫩茎的化学成分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1994,6(1):54-57.
[6]谭芸,寿森炎,黄锡志,等.不同季节芦笋嫩茎品质的差异研究[J].北方园艺,2006(6):18-20.
[7]王宪泽.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10-111.
[8]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4-204.
[9]李为喜,朱志华,李国营,等.AlCl3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种质资源中黄酮的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4):502-505.
[10]张部昌,袁华玲,刘才宇.安徽萝卜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作物品种资源,1999(2):41-42.
[11]黄锡志.不同采收季节栽培绿芦笋品质性状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12]余凡.个旧市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21(4):410-414.
[13]田世龙,袁丽卿.甘肃几种蔬菜不同品种营养成分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1997(4):25-27.
[14]张慎好,王学东,轩兴栓,等.芥蓝不同品种营养成分含量评价[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8(2):58-61. [15]程智慧,杜慧芳,孟焕文,等.大蒜不同品种蒜薹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园艺学报,1996,23(4):39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