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婕
,
谷建田
,
范双喜
.
不同品种芦笋主要营养品质研究
[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21(3):26-28.
[2]何智峰,邓春梅,王娟茹,等.芦笋果肉营养成分的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3):271-275. [3]吴永祥.个旧市芦笋专业合作社简介.红河农产品信息网,http://card.hhncp.net/hhncp/card/table/view/base/zcyh_view-php?uname=gjls,2009-02-05. [4]顾关云,蒋昱.芦笋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2(2):47-50. [5]李素珍,张贵生.芦笋不同色泽和部位嫩茎的化学成分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1994,6(1):54-59. [6]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5. [7]李为喜,朱志华,李国营,等.AlCl3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种质资源中黄酮的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4):502-505. [8]王宪泽.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齐敏,陈海丽,唐晓伟,等.不同来源菠菜品种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中国蔬菜,2009,4(22):20-27. [10]田世龙,袁丽卿.甘肃几种蔬菜不同品种营养成分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1997,9(4):25-27. [11]何晓明,林毓娥,陈清华,等.不同类型黄瓜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初步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2,5(4):15-17. [12]程智慧,杜慧芳,孟焕文.大蒜不同品种蒜薹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园艺学报,1996,23(4):39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