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式军.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肖千明,高秀兰,娄春荣,等.辽宁省蔬菜保护地土壤肥力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1997(3):17-21. [5]王介元.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贾继文,聂俊华,李絮花,等.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32(4):429-432. [7]于君宝,王金达,刘景双,等.典型黑土pH值变化对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93-95. [8]谢开云,董幕新,刘更另.红壤丘陵区三种土壤生土熟化初期的养分和pH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1994,27(6):33-40. [9]王涵,王果,黄颖颖,等.pH变化对酸性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17(6):2401-2406. [10]徐仁扣,Coventry D R.某些农业措施对土壤酸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5):385-388. [11]李海云,王秀峰.不同阴离子化肥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26-128. [12]吴建峰,林先贵.土壤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J].土壤,2003,35(1):18-21. [13]章家恩,刘文高,胡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土壤与环境,2002,11(2):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