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东芹,杨学军,邵芹英.上海城市绿化树种的生长适应性调查及规划意见[J].林业科技,2001,26(5):54-56.
[2]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4):394-397.
[3]薛仁龙.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4]鲁敏,姜风歧,李英杰.沈阳城市绿化生态工程树种综合评价分级选择[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153-1156.
[5]米锋,李吉跃,杨家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77-83.
[6]刘艳菊,丁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与城市绿化[J].植物学通报,2001,18(5):577-586.
[7]李嘉乐,冯采芹,段吉光,等.关于绿地清洁大气效益和避免绿地污染的设计要点[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37-139.
[8]李辉,赵卫智.北京5种草坪地被植物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4):36-38.
[9]胡志斌,何兴元,陈玮,等.沈阳市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108-2112.
[10]彭立华,陈爽,刘云霞,等.Citygreen模型在南京城市绿地固碳与削减径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293-1298.
[11]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2):1-11.
[12]李博,宋云,俞孔坚.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4):618-625.
[13]尹海伟,孔繁花,宗跃光.城市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评价[J].生态学报,2008,28(7):3375-3383.
[14]叶明武,王军,陈振楼,等.基于3S的城市绿地公园防震避难适宜性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0,27(5):156-163.
[15]王岩,李洁,王红瑞,等.城市绿地补偿价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6):641-645.
[16]王松涛,郑思齐,冯杰.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其对新建住房价格的影响—以北京中心城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6):75-87.
[17]荣冰凌,陈春娣,邓红兵.城市绿色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22(6):33-37.
[18]刘志强.江苏省集约型园林评价体系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22(3):46-49.
[19]雷捷,闫晓云.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评价—以包头市城区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248-253.
[20]苏宝玲,佟耕,范业展,等.沈阳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9,29(8):1599-1604.
[21]周坚华.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绿化三维量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5):61-63.
[22]严晓,王希华,刘丽正,等.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2):68-72.
[23]刘立民,刘明.绿量—城市绿化评估的新概念[J].中国园林,2000,16(5):32-34.
[24]黄晓鸾,张国强.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1)[J].中国园林,1998,14(1):61-63.
[25]黄晓莺,王书耕.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3)—国内外园林绿地功能量化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3):57-59.
[26]林鹰.《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解读[J].建设科技,2010,9(7):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