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占红.衡量旅游对植被影响的指标计量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3):26-31.
[2]郭泺,夏北成,余世孝,等.人为干扰对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235-239.
[3]武国柱,席建超,刘浩龙,等.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被对人类旅游干扰的响应[J].资源科学,2008,30(8):1169-1175.
[4]董智,张青萍.旅游开发对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28-129.
[5]彭长连,林植芳,林桂珠,等.旅游和工业化对亚热带森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及两种木本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植物学报,1998,40(3):270-276.
[6]石强,吴章文,贺庆棠.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4):25-28.
[7]全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与阈值分析[J].生态学报,2003,23(5):938-945.
[8]石强,郑群明,钟林生.旅游开发利用对水体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25(4):88-92.
[9]谭周进,戴素明,谢桂先,等.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921-1926.
[10]杨海君,杨成建,肖启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7,26(5):617-621.
[11]朱珠,包维楷,庞学勇,等.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冷杉林下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6,14(4):284-291.
[12]徐如松,高林,王玉良.旅游开发对鹞落坪植被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211-212.
[13]郑伟,朱进忠,潘存德.旅游干扰对喀纳斯景区草地土壤-植被系统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9,31(1):109-115.
[14]席建超,武国柱,甘萌雨,等.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典型植被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敏感性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8):1447-1453.
[15]杨佳.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干扰因素及其博弈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
[16]马建章,程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6):2818-2827.
[17]潘秋玲,李文生.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4,24(3):412-415.
[18]谢婷,钟林生,陈田,等.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120-129.
[19]孙九霞,张倩.旅游对傣族物质文化变迁及其资本化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33(3):7-13.
[20]梁自玉.文化变迁与旅游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21]江民锦.旅游业对井冈山区发展的影响及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