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守如,杨秋生,董晓宇,等.玉米秸有机栽培基质矿质营养及理化性质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1(6):41-44.
[2]张强,秦涛,张红艳,等.玉米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J].玉米科学,2006,14(2):168-169.
[3]张秀丽.秸秆型育苗基质对茄果类蔬菜秧苗素质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4.
[4]张治安,张美善,蔚荣海.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柴晓杰,崔喜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95-96.
[6]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苑智华,何秀丽,徐哲,等.唐菖蒲球茎形成期蔗糖和淀粉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J].林业科学,2008,44(8):47-51. [8]陈菊.唐菖蒲子球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9]钱树林,何秀丽,义鸣放.唐菖蒲籽球发育特点及其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2):34-39.
[10]高新昊,刘兆辉,李晓林,等.秸秆基质的配比优化及在设施番茄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土壤通报,2009,40(5):1147-1150.
[11]张秀丽,张晓明,杜东明.秸秆型基质在番茄育苗上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