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园艺 /oa 六十六份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276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6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果实为试材,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31个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以期为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信息指数H和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是0.600 2~1.502 8和0.410 0~0.759 4,其中果核形状、果皮底色、果肉色泽、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12个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介于4.33%~50.04%,其中单果质量、核形指数、果形指数、果核质量、果实横径变异程度较大。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Ⅲ的4份资源具有果实较大、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特点,符合良种选育及市场需求的方向,有很大的开发推广潜力。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077%,可以反映这12个数量型性状的基本信息。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核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个性状指标,可作为综合评价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关键性指标。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 10 0 林存学1,董航2,邢星3,郭金玲2,张帅2,杨晓华2 ‘紫琦’紫薇LiPL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3486 以‘紫琦’紫薇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iPLT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LiPLT在组培苗的不同器官和组培苗生根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期探究LiPLT基因参与紫薇组培苗生根调控的作用。结果表明:LiPLT基因CDS序列长693 bp,编码了23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1 079H1 688N300O345S8,分子量24 639.56 Da,理论等电点pI为5.55,亲水性指数-0.440,初步预测为亲水性蛋白。LiPLT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石榴(XP_022874541.1)蛋白相似度最高,LiPLT蛋白与菜豆(XM_007137185.1)蛋白序列的亲缘关系最紧密。LiPLT基因表达量具有特异性,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叶中最低;生根过程中LiPLT基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向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对LiPLT基因的表达量有影响,可促进组培苗内LiPLT基因的表达。LiPLT基因在‘紫琦’紫薇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1 17 0 张晴1,2,王湘莹1,王晓明1,陈亮明2,蔡能1,潘子曦3 秋水仙素浸泡法对旱半夏多倍体的诱导及初步鉴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3715 以旱半夏为试材,采用秋水仙素浸泡法,研究了不同的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的处理时间对旱半夏多倍体成活率和诱导率的影响,以期为旱半夏多倍体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浸泡法获得旱半夏多倍体的最佳处理条件为25 ℃,0.06%秋水仙素处理4 d。显微观察发现,处理后的旱半夏多倍体出现不同水平的染色体加倍,气孔增大,气孔密度降低。与对照相比,旱半夏多倍体植株的叶片肥厚,植株粗壮,植株高度、叶柄直径、叶片大小、子代块茎直径和质量均显著增加。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8 24 0 朱庆松1,赵海英2,刘松虎1 基于重测序技术对野生秀珍菇菌株鉴定及遗传差异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038 以收集的2个野生秀珍菇菌株(YXZ-03和YXZ-07)为试材,采用农艺性状测定、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方法对2个菌株进行鉴定,研究了2个菌株的农艺性状及变异位点,以期为秀珍菇菌株的遗传差异、系统发育分析等提供借鉴,丰富研究手段,同样为后续秀珍菇分子辅助育种、功能基因发掘与机理探索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个菌株性状之间存在差异;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2个菌株鉴定出大量的SNP和InDel变异位点。YXZ-03菌株检测到1 755 412个SNP变异位点、259 731个InDel变异位点;YXZ-07菌株检测到1 767 908个SNP变异位点、262 446个InDel变异位点。基于InDel变异序列设计引物,筛选获得2个可以鉴别YXZ-03和YXZ-07菌株的分子标记。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25 34 0 冯璠1,杨文岗2,王雅暄1,安金璐1,郑素月1,王春霞1 两种寄主肉苁蓉多糖含量差异的转录组学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3779 以寄生于梭梭与四翅滨藜2种寄主的肉苁蓉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2种寄主肉苁蓉多糖含量,并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梭梭-肉苁蓉与四翅滨藜-肉苁蓉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研究不同寄主肉苁蓉转录组差异,筛选多糖代谢过程中相关酶基因,并对筛选所得基因进行qRT-PCR验证,以期为肉苁蓉新寄主的挖掘与遗传学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四翅滨藜-肉苁蓉的多糖含量高于梭梭-肉苁蓉,通过转录组比较分析,从四翅滨藜-肉苁蓉与梭梭-肉苁蓉肉质茎中共筛选得到14 08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KEGG富集结果发现DEGs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半乳糖代谢、氨基酸及脂肪酸代谢等途径中富集最为显著,此外,共获得4条多糖代谢相关途径上的26个DEGs,其中,β-果糖苷酶基因、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梭梭-肉苁蓉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四翅滨藜-肉苁蓉;UDP-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甘露糖-1-磷酸鸟苷酸转移酶基因在四翅滨藜-肉苁蓉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梭梭-肉苁蓉,以上基因可能是调控肉苁蓉多糖代谢差异的关键酶基因。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35 43 0 张文瑶1,郭晔红1,吕霞1,陈锦辉1,贾存勤2 减氮伴生模式下番茄根系通过分泌甲硫氨酸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3971 以“东农708”番茄为试材,采用大棚盆栽的方法,取连作4年番茄土壤,设单作不施氮肥对照(CK1)、伴生分蘖洋葱不施氮对照(CK2)、单作减量施氮30%(T1)、伴生分蘖洋葱减量施氮30%(T2)、单作常规施氮(T3)、伴生分蘖洋葱常规施氮(T4)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及伴生对番茄根际土壤根系分泌物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筛选氮肥高效利用的栽培模式及内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CK)和常规施氮T3、T4处理相比,减施氮肥T1、T2处理在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蛋白酶活性、土壤脱氢酶活性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T1、T2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分别高于T3、T4处理63.59%、28.48%与78.24%、57.25%。根系分泌物分析结果显示,氮肥减施30%同时伴生分蘖洋葱栽培模式下番茄根系分泌甲硫氨酸含量显著升高,通过回接验证试验证实,50~400 mmol·L-1范围内随着甲硫氨酸浓度增加对番茄促长效果越显著。综上,减氮30%及伴生分蘖洋葱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氮转化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提高番茄对氮肥吸收和利用,减氮伴生栽培通过提高根系分泌甲硫氨酸促进番茄氮含量和生物量显著增加。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44 54 0 周浩楠,刘德阳,郎一山,翟鹏展,暴怡妍,吴瑕 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不同俄罗斯醋栗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426 以‘坠玉’‘彩虹’‘红灯笼’和‘JND1’醋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不同俄罗斯醋栗品种根部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不同俄罗斯醋栗品种扦插生根所适用的生长调节剂及浓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各品种根部POD、PPO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淀粉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2 000 mg·L-1IBA可显著提高‘坠玉’根部POD、PPO活性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显著低于CK;1 500 mg·L-1IBA处理下,‘彩虹’根部POD和PPO活性最高,淀粉含量比其他处理有所减少;1 000 mg·L-1NAA对‘红灯笼’POD、PPO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淀粉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1 500 mg·L-1GGR和2 000 mg·L-1GGR对‘JND1’根部POD和PPO活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1 500 mg·L-1GGR处理下‘JND1’根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淀粉含量最低。综上,2 000 mg·L-1IBA、1 500 mg·L-1IBA、1 000 mg·L-1NAA、1 500 mg·L-1GGR分别为‘坠玉’‘彩虹’‘红灯笼’‘JND1’扦插苗生根最佳处理。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55 62 0 李文姗,孙雅丽,褚奋飞 不同鲜食杏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抗寒性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3565 以6个不同鲜食杏品种的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在设定的7个温度梯度(CK(4 ℃)、-10、-20、-25、-30、-35、-40 ℃)下进行试验,测定了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以及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ABA/GA)、电导率(RE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筛选抗寒性较强的鲜食杏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ABA、ABA/GA、CAT、SOD和POD呈相似变化趋势,随着温度降低先增加后减少,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各有差异;而GA、IAA和ZR含量以及电导率则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并与植物的抗寒性呈负相关。根据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得出其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为‘胭脂红’>‘陕西大黄杏’>‘崂山红’>‘兰州大接杏’>‘丰园红’>‘金杏’。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63 71 0 康敏1,何炎红1,林涛1,田春2,赵阳1 西北地区“早酥”梨树体生长特性及树形综合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228 以西北干旱地区“早酥”梨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树形在轻简化栽培体系中的适应性和效果,以期为提高梨树栽培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双臂形主枝数量达到27条,在5种树形中最多,新梢长度则纺锤形最长,为63.3 cm,双臂形总果枝数最多,达到689.3条,667 m2产量为3 297 kg,同样在5种树形中最高,667 m2用工数合计为5.3个,与单臂形每667 m2工数相同,且在5种树形中为最少。主成分分析发现,5种树形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双臂形、纺锤形、Y形、单臂形、主干形,分别为0.707、0.433、-0.114、-0.306、-0.720。因此,双臂形树形可在西北干旱地区作为轻简化栽培树形推广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果园经济效益。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72 78 0 赵明新1,马铭泽2,曹素芳1,曹刚1,王玮1,李红旭1 温度对采后阿克苏“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439 以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不同温度(20±0.5)、(4±0.5)、(0±0.5)℃处理果实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苹果品质调控、贮藏技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温延缓了苹果果实贮藏期间硬度、失重率的下降,延迟了呼吸高峰的出现,保持了苹果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以0 ℃ 贮藏效果最佳。0 ℃ 处理明显提高了苹果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降低了过氧化氢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且抑制了总酚含量的下降,以及丙二醛含量的上升,较长时间保持了细胞膜完整性。综上可知,温度处理对采后苹果果实品质的保持与其调控活性氧代谢密切相关,低温可提高“红富士”苹果冷藏过程中果实的活性氧代谢能力,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79 87 0 王晓慧1,李培培2,杜荣1,侯旭杰1,李婕1,谢兵1 外施2,4-表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月季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095 以月季品种‘Angela’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隶属函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外施不同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月季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月季在温度较低地区的种植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外施EBR可以明显提高月季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值和相对含水量(RWC)的下降速度,缓解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度。同时,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的增长速度有所缓解,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外施EBR可以明显提高月季的抗寒性,进一步通过隶属函数分析的方法发现外施0.4 mg·L-1EBR的效果最佳。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87 94 0 寇文华1,王霞1,贾文泽1,2 不同牡丹品种在淹水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224 以‘凤丹白’‘卷叶红’‘鲁荷红’3个牡丹品种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淹水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涝渍胁迫程度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a(Chl 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牡丹品种抗涝性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江南地区耐涝性牡丹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涝渍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的延长,各牡丹品种Chl a含量呈下降趋势;SOD、POD、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的变化最显著(P<0.05),且耐涝品种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MDA含量和REC均呈现上升趋势,且随着胁迫程度加深而升高,其中15 d后MDA含量增幅为‘凤丹白’<‘鲁荷红’<‘卷叶红’,可以初步判断‘凤丹白’耐涝性最强,‘卷叶红’最弱。但抗氧化酶活性和Chl a含量在不同程度胁迫下表现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品种的响应机制存在差异。经分析Chl a与SOD、POD、CAT、MDA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MDA和REC存在高度正相关。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95 103 0 黄晓玲,詹咪莎,王晓雨,朱向涛 生物炭蘸根与氮肥减施对土壤氮素供应量及利用率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076 以制干红辣椒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物炭蘸根减氮处理对土壤氮素供应量、土壤酶、辣椒生物量、产量及其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以期为酒泉地区农田氮肥及生物炭科学施用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物炭蘸根减氮处理F1B与CF处理相比土壤氮素供应量增幅最高,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提升9.30%、15.81%和12.25%,有机碳含量提升了10.23%,pH下降了0.40%;生物炭蘸根减氮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均随减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但F1B处理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相较CF处理却增长了10.13%和3.88%;随着减氮比例的增加辣椒生物量、产量显著降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10%并使用生物炭蘸根措施,可使辣椒增产2.63%,而F2B、F3B和F4B处理的产量则降低了2.91%~10.56%;生物炭蘸根减施氮肥处理使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2.46~5.21 kg·kg-1,而且F1B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为最高,分别为35.85%和5.48 kg·kg-1。综上,生物炭蘸根搭配减氮10%施肥效果最佳,可以确保辣椒生育期的氮素供给,避免氮素的大量浪费,可以达到辣椒稳产及氮肥高效利用的目的。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04 114 0 龚晨琛,韩国君,郭源上,臧龙飞,候国文 春雷霉素和噻唑锌对梨火疫病抑菌效果及香梨安全性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286 以十五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采用室内抑菌圈法和田间喷雾法,研究了市场销售的不同浓度春雷霉素和噻唑锌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的影响,并对生长期做了安全评价,筛选出对库尔勒香梨火疫病有效的杀菌剂,以期为梨火疫病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EC50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40%噻唑锌(226 674.007 mg·L-1)>30%噻唑锌(171 636.427 mg·L-1)>6%春雷霉素(21 425.559 mg·L-1)>40%春雷·噻唑锌(12 614.290 mg·L-1)>2%春雷霉素(11 861.345 mg·L-1)>4%春雷霉素(231.950 mg·L-1),其对梨树生长期的安全浓度分别为6 666.70、6 666.70、1 000.00、6 666.70、500.00 mg·L-1和156.25 mg·L-1。田间药效试验中,4%春雷霉素在用药的6 h后病菌即得到有效控制,病情指数控制到30左右,在用药48 h后病情不再发展,防治效果稳定在62.50%,其次是2%春雷霉素防治效果60.00%,40%春雷·噻唑锌防治效果56.70%,6%春雷霉素防治效果43.40%,30%噻唑锌和40%噻唑锌防治效果相对较低分别为40.00%和35.90%。综上,4%春雷霉素对梨树生长期最安全且抑菌效果最佳。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13 121 0 何家静,马翔宇,刘振亚,但红侠,李亚鹏,张王斌 景观观赏性植物缨绒花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601 以缨绒花(Emilia javanica)为试材,采用2个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组(接种Diversispora eburnea或不接种)和3个镉浓度水平(0、5 mg·kg-1和15 mg·kg-1)的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缨绒花生长、镉富集以及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以期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0、5 mg·kg-1镉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可以显著提高缨绒花115.13%和33.53%的总生物量。在5 mg·kg-1镉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接种还显著增加了132.61%土壤可交换态的镉比例,显著降低了28.64%和42.34%的土壤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镉比例,并且缨绒花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镉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6.62%和157.05%。而在15 mg·kg-1 Cd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减少了缨绒花的镉含量,并且抑制了镉向缨绒花地上部分的转运。综上,缨绒花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镉浓度下的双重作用为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和镉吸收,高浓度时减轻毒害并限制转运。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22 130 0 孙佳华1,李艺1,齐李敏1,史楠楠2 辣椒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336 小孢子培养是获取单倍体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其技术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并且在辣椒上存在基因型依赖、胚诱导率差、子叶胚产量低、幼胚成苗困难等问题,目前在辣椒育种工作中还难以大规模应用。为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辣椒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推动其在辣椒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理论基础进展,以及辣椒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探索成果,重点总结了基因型、生长环境、预处理条件、培养基及其附加物、单倍体植株加倍及倍性鉴定方式等对辣椒小孢子培养的影响,以期为发展和优化辣椒小孢子培养体系、加快构建辣椒双单倍体群体、高效选育优良辣椒品系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31 137 0 王振泽,逯明辉,李大伟 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对辣椒种植地改良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817 种植地土壤性质是影响辣椒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该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在辣椒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钝化、土壤性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生物炭和生物炭基肥对不同重金属的钝化效果,以及对辣椒种植地土壤pH、有机质含量、生物性状等的改良效果,以期为生物炭和生物炭基肥在辣椒种植地改良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出后续应进一步针对不同辣椒种植地土壤开展长期性研究,同时明确生物炭原料的种类和来源、制备工艺,以及与其他组分的混施比例,是利用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有效改良辣椒种植地的有效手段,将为辣椒的增产提质起到积极作用。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38 145 0 刘泽畅,梅傲,陈仁松,胡美忠 蚯蚓粪调控番茄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466 针对番茄连作障碍问题,采用总结归纳、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连作障碍的成因和不利影响,归纳了常见的番茄连作障碍调控措施。分析指出施用蚯蚓粪是最具潜力的调控措施之一。总结了采用蚯蚓粪缓解番茄连作障碍的施用环境、施用方法和调控效果,并给出了蚯蚓粪缓解番茄连作障碍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明确了蚯蚓粪作为土壤改良剂或基质能够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最后指出了连作障碍调控措施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以期为合理利用蚯蚓粪以及实现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45 151 0 赵明雨,姚名泽,李波,王铁良 寒地棚室贝贝南瓜吊蔓栽培技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3035 贝贝南瓜棚室双蔓整枝吊蔓栽培比露地地爬栽培产量更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性更好。寒地棚室栽培每667 m2产量达2 500~2 800 kg,经济效益可达12 000元。棚室栽培主要技术要点是增花保果、控秧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现从贝贝南瓜品种选择、育苗、整枝、控秧、增花保果、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我国寒地棚室贝贝南瓜的种植技术,以期为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52 154 0 赵丹1,温玲1,王远纤1,王冠2,王珣3,王娟1 库尔勒香梨容器苗繁育技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3241 优良苗木是果树生产栽培的基础,容器育苗是一项先进的育苗技术。该文从圃地选择、苗木培育、苗木出圃3个方面综述了香梨容器苗繁育关键技术,包括圃地规划、容器选择、基质配制、砧穗选择、砧木移植、摆苗、嫁接、补接除萌、肥水管理、圃内整形、病虫害防治、越冬管理、出圃等内容。该技术培育的香梨苗木移植方便、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可大大缩短新建果园和老果园更新改造的投产期。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55 157 0 位杰,谢宏江,蒋媛 观赏桃新品种‘鄢红1号’的选育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4497 ‘鄢红1号’桃是以‘嫣红早花’桃为母本,‘早甜’桃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观赏桃新品种,树势中等,开张型;节间中等,花枝绿色具红斑纹;花型为梅花型;萼片10枚;花蕾红色,花浅红色,花药橘红色;叶片绿色,窄披针形,叶面平展;果实有毛,双色,阔卵形,果实大,风味酸甜。始花期3月5号,开花持续时间长。在满足需冷量300~500 h的地区可进行栽植。 2025年05月15 00:00 2025年9 158 160 0 焦雪辉1,乔雨轩1,岳长平2,史喜兵1